卫人迎新妇
《战国策》〔先秦〕
卫人迎新妇,妇上车,问:“骖马,谁马也?”御曰:“借之。”新妇谓仆曰:“拊骖,无笞服。”车至门,扶,教送母:“灭灶,将失火。”入室见臼,曰:“徙之牖下,妨往来者。”主人笑之。此三言者,皆要言也,然而不免为笑者,蚤晚之时失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卫国有个人迎娶新妇。新娘子上车就问道:“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?”车夫说:“借的。”新娘子就对车夫说:“安抚两边的马,不要用鞭打来驾驭它们。”车子到了夫家门口,新娘子刚被扶下车,就嘱咐伴娘说:“快去灭掉灶膛里的火,小心火灾。”她走进屋里,看见地上有块石臼,就说:“快把它搬到窗外去,放在这里妨碍人来回走路。”夫家的人听了,都禁不住笑她。这三句话本来都是很要紧的话,但却被人耻笑,是因为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。
注释
骖马: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。
御:驾驭车马的人。
拊(fǔ):古同“抚”,安抚,抚慰。
笞服(chī fú):指
简析
这则故事简要说明了智慧与时机的重要性。新妇上车即展现管理才能,却因不合时宜的言行被笑。她提醒善待借来的骖马、预防火灾、挪动臼以便通行,皆是明智之举,却因在迎新这一喜庆时刻提出,显得不合时宜,故被主人笑话。此文告诫我们,好言也需适时,智慧须与时机相配合,话不择时的根本原因是个性中的逞能、虚荣和对人情的无知造成的。
鱼丽
诗经·小雅·鹿鸣之什〔先秦〕
鱼丽于罶,鲿鲨。君子有酒,旨且多。
鱼丽于罶,鲂鳢。君子有酒,多且旨。
鱼丽于罶,鰋鲤。君子有酒,旨且有。
物其多矣,维其嘉矣!物其旨矣,维其偕矣!物其有矣,维其时矣!
太子长琴作乐
佚名〔先秦〕
帝颛顼生自若水,实处空桑,乃登为帝。惟天之合,正风乃行,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。帝颛顼好其音,乃令飞龙作,效八风之音,命之曰承云,以祭上帝。乃令鱓先为乐倡。鱓乃偃寝,以其尾鼓其腹,其音英英。《吕氏春秋》
有榣山,其上有人,号曰太子长琴。颛顼生老童,老童生祝融,祝融生太子长琴,是处榣山,始作乐风。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
有鱼偏枯,名曰鱼妇。颛顼死即复苏。风道北来,天及大水泉,蛇乃化为鱼,是为鱼妇。颛顼死即复苏。《山海经·大荒西经》